同济大学最新报告:中国高校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关键力量

广告位

  澎湃新闻记者 森宁   2022年5月20日,同济大学联合全球信息分析机构爱思唯尔,发布了《同济大学可持续…

  澎湃新闻记者 森宁

  2022年5月20日,同济大学联合全球信息分析机构爱思唯尔,发布了《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科研创新报告——全球视角下高校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的科研贡献》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高校正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力量。

  5月20日也是同济大学建校115周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同济大学共建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成立二十周年。前述报告回顾了同济大学二十年来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取得的成就,系统总结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作出的贡献,报告中同时提出了115项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重要前沿研究课题,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深入探索相关议题,加速推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院长伍江教授对这份SDG报告进行了全面解读。SDG于2015年9月25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正式提出。193个成员国在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份报告聚焦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过去二十年内科研文献计量数据和分析,从学术成果、学术影响力、研究活跃度、国际合作、产学合作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展示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科研成就,并将其与世界、亚太地区和中国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展示了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校在人类、地球和繁荣发展三个主题下的科研全景。

  据伍江介绍,在学术成果方面,过去二十年内,全球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科研产出总量从2002年的257000项增长到了2021年的126万项,总量翻了两番,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9%。而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学术成果数量和占比快速增长,研究产出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4%,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研究论文占全校论文产出比重从2002年的13%升至2021年的38%。

  在学术影响力方面,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论文的归一化引文影响力指数全面提升,且高被引论文发表比例明显高于全球水平,体现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的学术优势和影响力。

  此外,国际研究合作对于加速知识创新和转化至关重要,合作也是促进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驱动因素。2002—2021年,从全球水平来看,1/4的SDG相关的学术研究由国际合作完成。同济大学SDG研究的国际合作产出占比从2002-2011年的15%升至2012-2021年的27%,表明其国际合作水平也在稳步增强。

  报告还表明,同济大学在SDG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和SDG6(清洁水和卫生)上的科研产出相对活跃指数明显高于全球水平。基于其较高的研究活跃度,同济大学在这两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是全球研究的主要贡献者之一,相关研究产出分别位列全球第三(SDG11)和第九(SDG6)。

  作为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自身发展战略的先行者,同济大学不仅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研究成果备受瞩目,其研究活动和合作项目也为研究成果落地应用带来重要的实践价值。

  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学院成立二十年来,在培养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亟需的大批专业人才的同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议题的研究和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并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出版了《绿色校园手册》《首都机场绿色评估报告》《绿色微行动手册》(中文版)《全球环境展望6》(亚太青年版)《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等30多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报告和教材,在北非和东非地区建设了多个饮用水示范工程,受益人口超过2000万人。

  2022年4月28日,同济大学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续签了新一轮合作备忘录,同济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南南合作,深入推进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管理、环境治理、化学品和废物、资源效率等领域高水平合作与交流,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前行。

  在汇总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次报告还发布了可持续发展领域的115项重要前沿研究课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探索相关议题,加速推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据了解,该115项前沿研究课题是基于科研发表分析和全球专家意见总结而成,课题广泛覆盖联合国的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展现了全球学术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前沿。其中,SDG3(健康与福祉)、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三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受到全球学术界的关注度最高。

  这些重要的前沿研究课题,既包括了癌症和流行性病毒的机理和诊疗方法、平衡能耗和供应的综合能源系统、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开发等热点科学研究议题,也涵盖了全新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学术创业等实践探索课题。报告呼吁全球高校和学术机构聚焦可持续发展前沿课题,携手积极行动,共同发力未来,以高质量科研创新不断推动人类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在这次发布会上,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教授称:“同济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始终坚持发挥高等院校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作用,通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这一国际化合作平台,汇聚校内外、国内外学术资源,聚焦可持续发展长期开展专题研究,不断产出高水平科研和高端智库成果。”

  据了解,2021年4月23日,由同济大学提议,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华东八校”共同发起组建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简称“大学联盟”)成立。联盟将致力于发挥长三角高校优质资源的优势,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关于作者: 舌尖上的中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