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顺知定位咨询创始人潘轲
记者/陆岩
【开篇】
在中国消费品牌崛起的浪潮中,“战略定位”正成为行业的高频词。作为珠三角地区最活跃的战略定位咨询机构之一,深圳市顺知定位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知”)深耕定位理论本土化实践9年,以“细化定位”方法论助力兰湘子、大角鹿瓷砖、秋水伊人等品牌逆势领跑赛道。本期专访顺知创始人潘轲,揭秘这家机构如何将理论转化为企业增长动力。
深圳市顺知定位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潘轲
Part 1:从理论到实践,构建“知行合一”战略体系
记者:潘总您好,您被称为“细化定位第一人”。能否先介绍一下顺知的创立背景?
潘轲:顺知成立的初衷源自一个观察:许多企业虽然认同定位理论的价值,却难以真正落地,最终让战略规划变成“墙上战略”。2013年南下深圳后,我感受到新消费变革下中国企业的战略需求已从“方向判断”转向“落地实效”。于是在2016年正式创立顺知,致力于让战略定位与企业运营“知行合一”。
我们的核心方法论“细化定位”源于近十年实战的总结——不仅要帮助企业识别外部机会、确立定位方向,更要将战略分解为可执行的配称动作,为品牌过好“计划关、执行关、出品关”。例如,我们为兰湘子打造的“湘菜小炒”战略,就从菜品结构、门店模型到传播话术做了300多项细项设计。
记者:与传统定位咨询相比,“细化定位”的核心突破是什么?
潘轲:差异在于“系统工程思维”。传统咨询往往止步于战略报告,而品牌落地需要跨部门、长周期的协同。我们提出“雷达图战术”:
分析竞争环境:通过品类趋势、认知扫描等工具锁定机会窗口;
动态调整定位:例如大角鹿瓷砖从“大理石瓷砖第二”转向“超耐磨”特性定位;
配称运营体系:拆解为产品矩阵、渠道策略、信任状打造等9个模块。
此外,我们首创战略护航服务,通过年度培训、品牌监理等确保战略不走偏。2022年《细化定位》的出版,正是将这套体系工具化的尝试,书中收录了30多个本土案例的操作细节。
Part 2:解构增长密码,三个典型案例的底层逻辑
记者:顺知服务过多个品类冠军。以兰湘子为例,你们如何助其四年增长近百倍?
潘轲:兰湘子是我们“品类跃迁”策略的代表作。2019年末接手时,湘菜市场已被费大厨、炊烟占据高端赛道。我们观察到“正餐快餐化”的趋势,提出“湘菜小炒+极致效率”的定位:
从产品端,确定25分钟上齐菜品、SKU缩减至25道爆款;
从运营端,设计200平米高坪效模型,单店日翻台最高达12次;
在传播端,用“上菜快,吃得爽”强化认知,结合外卖占比优化菜单结构。
这一系列动作的核心,是将“快餐式效率”植入正餐品类,成功抢占“日常化湘菜”的心智空缺。目前其门店数量即将突破400家,去年更获得中国“湘菜第一品牌”认证。
深圳市顺知定位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潘轲(左), 兰湘子联合创始人:陈波(右)
记者:大角鹿瓷砖从300家店到3000家的逆袭同样亮眼,关键决策点是什么?
潘轲:大角鹿的案例印证了“侧翼战”的价值。2016年行业龙头简一主推高端大理石瓷砖,我们为大角鹿设计了两阶段战略:
关联战略期:以“出口30国”的信任状建立“两强格局”;
特性攻坚期:通过超耐磨专利技术、举办全国PK大赛,抢占“耐磨”核心特性。
过程中,我们特别强化终端话术系统,例如将技术指标转化为“十年磨不坏”的消费语言,并设计“耐磨报告”作为进店道具。这种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认知优势的能力,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必修课。
记者:秋水伊人三年门店从300家恢复到1000家,策略有何特殊性?
潘轲:女装行业的难题在于需求快速迭代。秋水伊人原有“淑女装”定位面临老化,我们结合职场女性崛起趋势,将其重新定位为“更有女人味的职场时装”,并围绕三大落点:
品类聚焦:以连衣裙为核心品类,砍掉冗余SKU;
渠道升级:从街铺转向购物中心,匹配轻商务场景;
信任状重塑:签约高契合度代言人,植入职场剧穿搭营销。
关键是通过“差异化风格”在职场装赛道开辟蓝海,避免与Zara、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正面竞争。
Part 3:团队方法论,如何打赢心智攻防战?
记者:顺知的团队如何保障战略实效?
潘轲:我们构建了“铁三角”服务模型:
战略顾问团队:由我和合伙人柯磊领衔,负责战略方向制定;
行业研究团队:下设消费、家居、鞋服等小组,建立60多个品类的趋势数据库;
落地陪跑团队:驻场解决门店形象、产品包装设计、话术优化等实操问题。
例如在服务人本帆布鞋时,团队用两周时间访谈53家门店,提炼出“专为中国人脚型设计”的信任状,将产品价值可视化。
记者:面对流量碎片化挑战,顺知有哪些创新打法?
潘轲:我们提出“双脑占领”策略:
第一大脑:通过广告语、视觉锤建立品类联想。例如家里泉矿泉机强调“5分钟喝天然矿泉”;
第二大脑:在百度百科、知乎等内容平台构建“事实据点”。曾为某建材客户优化372条搜索词覆盖,3个月内自然流量提升40%。
此外,短视频时代更需“将定位植入场景”。比如辅导某速溶茶品牌时,要求80%以上短视频都是速溶茶的消费示范,强化消费场景联想。
Part 4:行业洞察与未来布局
记者:当前中国企业最需补足的战略能力是什么?
潘轲:多数企业仍缺乏“战略定力”。一个定位的验证周期通常需要18-24个月,但很多品牌在半年未见爆发就转向,陷入反复试错。例如某茶饮客户一度同时测试5种店型,最终导致资源分散。
我们提出的解决路径是“三阶段验证法”:
原点期(0-1年):聚焦单一市场,验证模式可行性;
复制期(1-3年):标准化运营体系,建立区域优势;
扩张期(3年以上):通过战略收购或跨界联名扩大版图。
记者:顺知未来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潘轲:我们将深度布局新消费、产业升级、跨境出海三大赛道:
新消费:关注“性价比升级”方向,已签约速溶茶、功能食品等项目;
产业带升级:与佛山陶瓷、晋江鞋服等产业集群合作,助力区域品牌突围;
跨境品牌化:组建海外研究小组,探索“东方美学+全球供应链”模式。
近期推出的“战略雷达系统”,能实时追踪300个品类的竞争数据,未来计划开放给战略护航客户使用。
【尾声】
采访最后,潘轲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顺知服务的30余家企业中,90%实现了品类前三的占位。在这位80后战略专家看来,“商业竞争的本质是认知效率的竞争。而顺知的使命,就是让每个中国品牌都拥有‘被选择的权力’。”
随着《细化定位》方法论在更多行业渗透,这家深圳公司的实践,或许正为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之路提供另一种解题思路。